中文 | EN 热线400-8824-888

集中综合管理平台


LOADING IMAGES
产品型号:Monitor NET
产品概述:
Monitor NET集中综合管理平台是以报警视频为核心,以网络为传输纽带、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技术系统集成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它通过将安防系统中各子系统设备的接入,实现基于平台的统一存储、集中显示、集中管理等功能。将包括视频监控、报警、消防安全、门禁管理、巡更、智能分析、智能控制、信息管理等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和设备,通过本平台软件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实现跨领域、跨网络、跨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同时为视频防控、视频侦查和视频指挥调度等业务提供基础服务和应用支撑,拓展各安防技术子系统的应用范围,增强安防防控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产品概述

Monitor NET集中综合管理平台是以报警视频为核心,以网络为传输纽带、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技术系统集成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它通过将安防系统中各子系统设备的接入,实现基于平台的统一存储、集中显示、集中管理等功能。将包括视频监控、报警、消防安全、门禁管理、巡更、智能分析、智能控制、信息管理等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和设备,通过本平台软件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实现跨领域、跨网络、跨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同时为视频防控、视频侦查和视频指挥调度等业务提供基础服务和应用支撑,拓展各安防技术子系统的应用范围,增强安防防控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Monitor NET是专门针对大型网络环境下分散监控场所不同种类数字图象设备集中监控管理的专用平台软件是一种面向业务应用服务的、全数字化、网络和高度集中管理的第三代网络视频管理平台软件,以满足行业客户高可靠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视频与安防监控业务管理需求为主要目的,适用于大型网络视频监控环境下对不限路数的PC架构DVR、嵌入式DVRDVSIP摄像机和报警设备的用户角色、设备配置、报警关联策略、自定义任务、电子地图、流媒体转发、集中存储、网络数字矩阵、视讯会议等的集中监控与安防管理。软件更加稳定、安全开放,能够满足当前银行、城市社会治安、交通、通信、电力、校园、铁路等多个行业的跨区域大中型网络视频监控领域的各种需求和未来集成到行业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需求

2、系统建设方案

      2.1平台架构



       2.2平台拓扑结构图



3、平台结构

        平台软件采用分布集中式架构,通过分析系统的任务,合理分割系统的各种模块,各种模块按需配置,灵活组建子系统。整个系统由多层次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可单独工作,也可与其它子系统协同工作,系统资源合理分散,又可统一调度。随着系统规模增大,系统复杂度不会平方级增长,实现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可用性。 

        中央处理模块

        安防管理模块:该模块将报警设备、门禁考勤系统、对讲系统、巡更管理、地图应用、智能家居等功能子系统完美集成并有效地进行联动。通过地图快捷查看实况、开关门、布撤防、启动对讲、智能电器控制、人脸信息采集、考勤统计分析等操作,而且还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报警联动、时间等预案操作。

        视频转发模块:不但能接收嵌入式DVR、DVS、IP摄像机视频,而且能进行视频转发,减轻前端设备的负载,且最重要的是集成了域名解析功能。

        视频分析模块:该模块主要由智能视频诊断服务器负责,提供如离线检测、视频丢失检测、画面模糊检测、噪声干扰检测、滚屏检测等诸多智能分析功能。

        短信/彩信转发模块:根据用户的需求,系统自动把报警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给用户,短信具备PUSH功能,点击自动进入视频链接。

        存储模块:该模块可实现所有网络视频存储的接入、配置以及基本网络视频存储功能的统一管理,将分散于网络上的存储容量进行整合。采用分布式布置,在视频存储时采用就近原则,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

        接警模块:支持网络接警和电话接警,内置美安CONTIC  NET协议,可以加入用户自定义协议,电话接警具备中继线接警和中心机接警。

        FAX信息转发模块:当分中心网络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转换为以FAX方式向分中心发送信息。

        语音模块:自动应答和录音。

        接入模块

        PSTN接入模块: 接收电话联网报警主机信息,支持4+2、Contact ID、SIA等主流通信协议。

        GSM/GPRS接入模块:GSM完全具备PSTN接收模块的功能,GPRS有在线状态显示,图片接收,视频流接收等功能。

        TCP/IP接入模块:不但能接收视频和文字信息,而且打破了区域界限,轻松实现一个中心能以用户零话费的代价,实现全国联网。

        4G接入模块:具有TCP/IP接入模块的全部功能。

4、平台功能

     4.1视频报警

平台数据中心通过4G/ASDL/专线等网络模式接入前端用户的视频、报警及双向语音信息,然后再通过网络向各报警服务中心转发。各中心平台可以直接接收用户报警信息并弹出报警点的远程实时图像,同时可以与前端用户进行远程双向语音对讲。数据中心提供的远程视频监控视频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对前端点的实时远程视频浏览服务。

     4. 2用户资料管理

对平台用户进行统一管理,上级用户可以设置下级用户的相关参数,本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个性化设置。用户有级别的区分,用户密码遵循企业的相关管理机制,按照本企业的规定,用户可以灵活运用用户级别的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用户信息和用户角色。

     4. 3权限管理

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和控制,增强视频监控平台的访问安全。用户可以定义一个角色,再给这个角色赋予权限,然后把角色授权给用户,那么该用户就拥有了该角色所有的权限。同一个角色可以授权给多个用户,这样就减少了对众多用户权限管理的繁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符合企业的管理习惯。

     4.4门禁管理

门禁管理系统包含门禁、考勤、人员通道、可视对讲、访客、消费、巡查等,认证方式包含人脸、刷卡、指纹、身份证、密码、组合认证等。系统提供远程门禁控制功能,可实现各种人员组合的出入权限授权。支持授权用户通过中心干预的方式通过系统身份认证后由中心控制出入。支持授权用户在非授权时间内通过预授权方式通过身份认证后出入。

     4.5环境监测

系统应用平台针对企业仓库、机房等对于环境量(温度、湿度、振动、位移、有害气体等)要求管控严格的区域,可以通过报警前端控制器接入前端的环境量探测器,在平台中实时查看环境量数据展示,并且将数据叠加到对应的视频画面中,还可以在通过平台实时生成报表等数据信息,如有环境量数据超过设定值,则联动视频报警,日常管理简单,报警及时。

     4.6智能家居

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实现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可视对讲、门禁控制、家庭报警控制、家庭多媒体等功能。通过移动终端可远程完成对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比如远程开启空调地暖,还可远程查看家中设备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生活服务端,实现在线娱乐、生活缴费、健康监测、远程教育、高档物业的VIP服务等。

     4.7网络对讲

网络对讲功能包括用户与用户的语音对讲功能、用户与设备的对讲的功能,可实现监控中心之间的语音对讲,实现监控中心和前端单一设备或多台设备进行语音对讲或语音广播。支持跨网域设备对讲或设备广播。

     4.8远程设备管理

报警系统远程管理:可通过系统对状态异常的报警主机实现远程开关机操作,可通过系统对报警主机进行远程布防及撤防,报警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等。

 视频系统远程管理:视频设备参数变更远程监视,远程开关机操作等。

设备联网状态远程诊断:系统自动实时地巡查各个设备的联网状态,对网络异常的设备进行提示。

     4.9统计查询

统计查询功能包括报警查询、配置日志、控制日志、设备日志以及工作记录查询等,可以对各业务在统一界面进行查询统计。通过用户使用状态如:布防用户、撤防用户、报警用户、在线用户、离线用户、未续费用用户进行运营状况统计分析。

     4.10多级接警中心

系统支持多个不同级别的接警中心同时接受前端报警信息及图像,并可以对不同的中心划分级别对警情进行处理。构建大型报警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全国统一集中到一个报警联网中心。全国各地的接警中心,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这样既可跨区域合作,又节省了平台器材和维护费用。

     4.11消息推送

输入推送消息主题及内容提交,这样手机登入之后通过AAP就可以收到该条信息。该增值服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通过平台向用户发布报警短信及祝福语,以拉近高自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向用户显示上发布商品广告,用于运营方做广告宣传。

     4.12手机监控

手机实时预览;云台控制;图片抓拍;本地录像;支持IPhone、Android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4.13日志管理

支持系统日志、报警日志、设备日志、操作日志、网管日志管理;支持按时间、类型等条件对日志信息进行搜索;支持日志导出excel文件。

     4.14电子地图

支持平面位图格式电子地图;支持GIS地图;支持在地图上弹出视频窗口,对监控点的实时图像进行浏览;可以在地图上选择监控点、报警输入、门禁点、报警防区、文字标记、地图链接的显示与隐藏等,方便管理。支持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和漫游,更加方便直观查看监控点与地图的信息。支持图形化操作,可对地图上的元素进行查看视频、查看联动图片录像、查看报警历史、开门关门等操作。

5、平台技术特色


     5.1系统安全

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2007/2013 数据库系统,微软的数据库早就被用户证实容量大,安全可靠。这里就无需赘述,同时增加数据库备份、恢复和操作日志记录功能,防止数据遭到恶意破坏。

多重加密:系统用户密码经过多重加密,保证用户安全,支持多用户权限管理。

双机热备份:采用双机热备份技术与双网技术,消除了计算机故障与网络对平台稳定运行的影响。

     5.2跨界兼容

美安联网报警平台不但兼容PSTN+(GSM/GPRS)+TCP/IP+4G文字信息报警联网,还兼容TCP/IP+4G的视频联网。文字信息方面,兼容欧美系的以电话线通信为主的传统报警主机,以及时下国内流行的PSTN+(GSM/GPRS)的双网报警主机。视频方面,不是仅仅接收美安的E-AVS(视频+ PSTN+GSM/GPRS报警主机)的视频,还能兼容海康、大华等主流厂家的视频信息,真正做到了电话与网络,文字与图像跨界兼容。

     5.3视频转发

中国普通ADSL用户都没有固定IP,即使使用光纤带有固定IP的用户,也往往有2层或以上层的分支路由。在安装在这种没有固定IP或公共IP底下的视频设备,是无法直接实现远程访问的。就像手机通信一样,手机通信必须依靠基站转发,没有基站,手机就是一个高级玩具。视频转发就是用户监控设备和用户之间的“基站”,有了这个“基站”,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的视频,再也不会因为使用动态域名时常看不到图像而气恼。

     5.4用户端零配置

做过工程人的技术员都知道,国内市面流通的路由器,种类繁多,品质不一,尤其是当使用动态域名时,配置相当复杂。经常调试不成功,既误时又误事,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使用美安科技Monitor NET平台,用户端安装简单,用户只需做些简单的配置,便可以直接使用。

     5.5多级联网

使用Monitor NET只要进出端口有足够的带宽,理论上可以实现全国共享一个平台。平台能按预先设置的方案,在事发后0.5秒将警情分类发送到相应的接警中心。每个分中心只需一台普通电脑、一条网线、一条电话线。警情上报速度快,100毫秒左右,是电话线警情传输速度的几百倍,而且警情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向多达20多地方同时发送。

     5.6统计报表

       实时统计已布防撤防用户。
       及时通知中心,用户通信网络是否正常。
       统计报告不同厂家产品质量,以供采购安装参考。
       统计报告用户服务费是否到期。

     5.7系统运行

数字接警:如果采用数字中继线或网络接警,几乎不存在电话阻塞现象,因为12M的中继线,可以取代32条模拟电话线路,而且能自动转接,自动排序等待。实验证明,采用一条E1的数字中继线接警,相当于64台两线的接警机。

视频接警:如果有10M独享,100M共享的带宽,只用来做接警服务,基本上能满足5000个视频接警服务。

自检功能:系统以网络接警优先,无论是网络或电话线路出现故障,系统立即告警,并自动转到其他线路。同时由于有电压过压和欠压保护并备有后备电源,确保平台电源产生变化时仍保持平台的稳定运行。

     5.8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可喜的是一家比一家的用户体验做得好。美安的客户群体体验,基本围绕苹果、安卓两大系统开发的,人机界面也采用的是这两大系统的风格,操作简单,一旦有警情,用户收到的报警短信里有视频链接地址,点击该地址自动监察现场视频。智能家居客户端,是本系统的一大特色,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基本采用图标化,滚动菜单等形式一看就懂,初步掌握电脑常识的用户,也能快速操作。

     5.9指挥、巡防 、出警

系统集成GPS定位系统、GPRS/4G通信、先进的声音压缩和视频图像传输技术,一方面接警中心能及时监听报警现场的声音与视频现场查看,从而较准确地判断警情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能实时掌握巡防人员位置,一但有警情,而且是真实警情。中心能通过GPS定位,视频等及时调遣巡防人员快速奔赴案发现场。既避免的过大的损失,也于案发后对案件的侦破过程起到极大的作用。

     5.10跨区联网

在一个以省为一个区域的接警中心里,系统不但能以0资费,将全省各地的报警信息接受到服务器上。而且能从地区、县市、区镇、一直细分到街道,准确无误的将该区域的事件信息发送的指定的电脑上。除接警中心外,其他接警分处,只需一台电脑,一条网线,一条电话线。

深圳市美安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Meian Technology Co. Ltd.
—————
全国统一电话:400-8824-888
座 机:0755-84844181
传 真:0755-84844464
地 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兰水路14号、27号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